油画家 张洪祥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zhanghongxia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虔诚地诠释着艺术的真谛
2013-05-22    浏览(1520)    作者:辛牧    来源:油画家 张洪祥 官方网站

虔诚地诠释着艺术的真谛
——著名油画家张洪祥艺术品鉴

“我绘画坚守一个信条,那就是既要让普通百姓看得懂、产生共鸣,又能让专家学者喜爱和认同。”采访我国著名油画艺术家、教育家、山东油画教育界奠基人之一张洪祥老先生,一下子就被他这一句朴素而哲理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。这是张洪祥先生对美术真谛的理解,也是他对油画语言的诠释。

张洪祥说,油画自诞生那天起,就担负起了“再现”的使命。只要油画还存在,就一定会有写实性的描述与之相伴。面对时下眼花缭乱的绘画世界,已是古稀之年的张洪祥先生,气定神轩,任何诱惑也动摇不了他对艺术精神的执著追求。他清醒地认识到,自己所处的时代,大众和艺术的距离依然是那么的遥远,现代艺术最大的缺失,正在于其失去了或正在失去着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共鸣,“隔岸观景”甚至于“无视”是当下艺术的悲哀。

在这样的时代,真正的艺术家自然会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缩短或取消艺术与大众的距离。张洪祥张洪祥先生坚定不移地踏上了写实绘画的道路。因为,写实性艺术是拉近艺术与大众距离的有效载体,颇受读者喜爱,容易为读者所接受。

这虽是一条不遮丑的路,一条艰辛的路,但这同时却也一条有着无限前景的真正的艺术家之路。写实不只是一种流派,不只是一种手法,它更是美术的“根”,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表现力。

时下的中国美术阵线,不论是价值标准,还是思想观念,都在发生着让人无奈的变化。反映在艺术面貌上,特别是艺术表现手法可谓五彩缤纷,浮躁、利益、追慕时尚的欣赏眼光或大或小地影响着画家。在这样的时代,诠释艺术的真谛,追求艺术之境的精神,便更显得难能可贵。历经几个时代的张洪祥先生,一直潜心于写实油画创作的表现形态,致力于油画语言精神的研究和探索。他毕生执著于自己的艺术理想,孜孜以求绘画的本质及内涵意义,他尽情地展现生活之真,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理想追求,并真诚地以自己的表现技法将这种生活之真升华为艺术之美,带给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和艺术陶醉,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写实绘画之路。

作为当代的写实,张洪祥的理解是,用传统的技法加入现代人的思维模式,即加入不同的思想感情。从其写实油画作品中,我们首先可以窥探到他对西方传统油画内在精髓的汲取。所谓内在精髓,其实不光指造型基础上的技匚,而是以油画为媒介,表达画家内在情感世界,在自由创作过程中坦露自己的灵魂,剖析自己的思维,表达自己的观点。让油画表现我们对待自然与生活的态度,这正是张洪祥在绘画过程中的坚持与嫁接。我们欣赏其作品,会从中深切地领悟到其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重神韵的精神。张洪祥绘画将立意作为“一幅画生命与情感的孕育过程”,虽然用的是西画颜料和油画技巧,但他讲究的却是“意在笔先”。在创作人物特别是历史人物题材前,总是广泛搜集“信息”,掌握资料,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时代背景之中,以便使造型滋生意味,“形神兼备”,令读者获得神超物外,远离功名的从容心境。

张洪祥先生在人物油画创作历程中,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用最通俗的绘画语言反映深刻的社会、反映丰富的生活、反映浩瀚的历史。他尊重人的本质,认同人的感受,每次绘制庞大的场面,总是事先将自己作为画中的一员,作为当事人之一,充分体验画面上的感觉。他善于从波澜壮阔的宏大革命历史题材中,捕捉惊心动魄的戏剧性镜头,雕塑历史长河中的经典,以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感染人们,以期达到与读者的共鸣。其代表作《长街行》正是这一创作原则的体现。张洪祥试图通过革命烈士“带镣长街行,告别众乡亲”的悲壮场面,表现其临危不惧、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广大民众对惨遭杀害的革命烈士的同情。他从通俗的文学作品中获得启迪,力求使绘画中产生悲壮的交响乐效果。起先构思时,他曾想让烈士向着观众走来,虽有铿锵悲壮的气氛,却少了含蓄和意韵。经过反复推敲,他让画中主人公回眸一视,郊果陡增,革命者如炬的目光令人震撼。如何处理复杂的人群场面呢?如果只是刻画人们的惊慌恐惧心理,画面氛围虽然残酷,却缺乏深沉和力量。于是,他通过读书和看电影中,将自己换位为观众,感受心灵的颤动,在画面中一般人物的悲哀肃穆里,溶入了沉重愤慨和抗争的表情,起伏跌荡,铿锵有力,营造了低沉厚重的交响乐气氛。张洪祥先生的这一名作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其写实艺术的张力。

张洪祥先生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过程中,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让人喜闻乐见的作品,让人欣赏艺术的同时,领略了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生机。我特别欣赏张洪祥先生所创作的人物画中,流畅淋漓,洒脱明朗,给人以一气呵成、一挥而就的感觉。他的作品从造型到深入,某种程度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里的“写意”笔墨,以形写神,形神兼备。作品中虽也有些许的夸张和变形,却恰恰因此使作品更显视觉冲击力,这既为中国当代油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,同时也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诠释了绘画语言。《村头》一幅里,那废弃的石碾、斑驳的墙壁、浑厚的土道、简陋的院落……搭建起“村头”这一大舞台,十几个妇女儿童或蹲或立,或坐或倚……形态各异,表情不一,面对着老大娘传递的信息,或随声附合,或笑而不语,或面露疑惑……更有几个根本没有融入“圈子”,倚墙私语,是为少女介绍婆家吗?远处村街上的老太太,水虽然还没有上肩,却让人感受到了蹒跚,牵动人们的心。整个画面上,近处老大娘逆光的黑色脊背,远处老太太写意的身影,众人的表情和目光,道出了山里人岁月的艰辛,道出了困难生活磨炼出的坚韧,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将写实与写意笔法融合于一体的还有《大运河之子》,这幅创作于1995年的名作,描绘的是一群赤身裸体的少年在水中欢快嬉闹的情景,画中人物栩栩如生,画面那种天人合一的纯真境界,展现给读者充满生机,似有一股写意精神源源不断地喷涌着。

张洪祥对于油画艺术语言独有见地的关注和探索,不仅体现在其人物画创作上,更体现在近年来的风景油画创作中。作为一个艺术家,张洪祥善于用自己多年来“推敲”成熟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,同时,利用这种语言进行深度思考,思维与创作同步,观念与表现一致,将色彩与形象娓娓道给“画布”,创作了一大批“画中有诗、诗中有画”的风景名作,被国外专家称作“中国北方的柯罗”。出生于巴黎卡米耶?柯罗是法国著名抒情画家,是法国19世纪中期描绘风景的大师,是法国从传统历史风景画向现实主义风景画过渡到的代表人物,其风景画朴实无华中蕴含着浓浓诗意。欣赏张洪祥的风景画,逐渐感悟到“中国的柯罗”称号的当之无愧。

张洪祥的风景画没有将目光聚焦于名山大川,而大多取材于大众广为熟知却又“陌生”的中原小景。一些不曾引起我们注意,或者我们还没有发现其美在何处的曲折路径、阡陌小坡、村庄溪流、田间即景等,在张洪祥先生的笔下,以质朴的本色,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可亲可赏的画面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一位画家,一位知名画家,能够如此关注平淡的北方景物,几十年如一日地执著于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,一山一坡,一塘一溪,一虫一鸟,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寄托于此,赋予它们鲜活而独特的艺术生命。这正是一个大众艺术家的品格和写照。《五月的清风》,横亘于绿色阡陌边半是河流半是泥塘的水畔,从悠闲自得地散步的几只鹅的神态,可以感觉到五月清风的宁静和温馨,让人从心底产生一种渴望,渴望清风吹面;甚至于让人禁不住从心底呼唤:“吹来吧,五月的清风。”一方乡间小景,在画家的笔下竟能滋生如此的感染力!

张洪祥的风景面表现出的北方意境,令人回味无穷。他以关注苍生的态度,以敏锐的视觉,以膨胀的热情,在朴实无华的北方原野上,放牧自己的灵感,捕捉攫取,丛草、蹊径、水塘……成行的白杨、蓝天的飞雁、村庄的街道……都是他笔下的主体。他将这些平淡的事物,汇入诗一般的旋律,流露着浓郁淳朴的乡土气息, 给人以自然亲切的感受。《草垛》里的傍晚,夜幕徐徐来临,远处天空的那抹淡白,正是“薄暮月初升”,山区的“垛草”旁,可有多少的故事让人咀嚼啊。画家讴歌山乡岁月,憧憬淡泊生活,故土深情,弥漫画面。《早春二月》里,固执的残雪依然执著,紧紧地贴在树根部,与枝干上的雪相呼应,却怎能改变规律和命运?画面上是雪是秃枝是裸干,然而,读者读到的却是春天,是对春的憧憬,对春的信心。《沂蒙山腰的烤烟房》,似有缕缕青烟袅袅升起,灰褐色主调的画面让人真正看到的却是葱绿、金黄和火红……《河边垂钓》里的垂钓者从容淡定,大有宠辱不惊之气质,那不正是画家本人的写照吗?境自心生。张洪祥先生以油画风景营造的这种深邃、宁静的意境之美,是一种诗性的美,也是一种神奇的美,一种发人深思的美,这种美,给人以深深的记忆和震动。著名油画家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先生用“情感”、“色彩”、“勤奋”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了张洪祥的油画艺术。张洪祥先生早年的学生振奋地说,老师的画真是“人愈老而画愈新”。这缘于张洪祥先生对艺术态度和艺术精神犹如宗教般的虔诚。张洪祥先生自己说,画之所以能给人以感动,是因为自己用淳朴的心灵,描绘了艺术灵魂的“真”。 

以写实手法创作风景油画是艰难的,要求画家在造型、色彩、构思、构图和把握空间、把握整体诸方面有足够的能力,同时,还要求画家有较全面的知识修养和创作激情与灵感。但却是快乐的幸福的。这些年,张洪祥先生为了创作让人看得懂、产生共鸣的画,虽然吃了不少苦,然而,他却苦中有乐,因为,他实现了自己的信条。

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。最近,张洪祥先生又酝酿并已经着手开始实施自己又一个宏大的创作规划,我们期待着……

标签:虔诚,诠释,艺术,真谛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